人文及環境說明

一、簡介

本案基地位於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12號及212之2號等,住宅基地面積為2,606平方公尺,基地西側銜接至聖公園,東側為主要幹道—承德路,西南側為酒泉街,為地上11層、地下3層RC造集合式住宅。本次為第一批起租戶之租期屆滿後重新辦理公告招租,提供三房型34戶、一房型11戶,合計45戶單元。

大龍峒社會住宅外觀圖
圖一:大龍峒社會住宅外觀圖
(一)社區環境

本案基地位於承德路三段,周邊交通及生活機能皆良好。

  1. 教育:鄰近文教區,有中山國小、大同國小、大橋國小、大龍國小、重慶國中、啟聰學校、成淵高級中學、明倫高中、大同大學、稻江護理家事學校等,結合成一個完整的教育網絡。
  2. 金融:鄰近大同郵局、元大銀行、新光銀行、第一銀行、彰化銀行、合作金庫等,寄信、收發包裹及金融服務皆完整。
  3. 休閒:基地鄰近有花博公園美術園區、圓山河濱公園、迪化休閒運動公園、樹德公園、孔廟古蹟、美術館等,休閒遊憩皆方便。

此外,基地周邊鄰近7-11、全家、頂好、全聯福利中心,可滿足住戶民生所需。

圖二、大龍峒公共住宅周邊公共空間照片(一)
圖二:大龍峒公共住宅周邊公共空間照片(一)
圖三、大龍峒公共住宅周邊庭園照片(二)
圖三:大龍峒公共住宅周邊庭園照片(二)
(二)交通動線
  1. 國道:由承德路三段向西轉重慶北路三段,北行接中山高速公路臺北交流道北至基隆,南達桃園。
  2. 捷運:由基地步行3~5分鐘可至捷運淡水線圓山站,北至淡水,南達中永和、板橋、土城。
  3. 公車:庫倫街站(2、215、246、288、288區、41、9、紅33) 庫倫街口站(111、215、218直、26、266、266區、280、288、288區、290、304承德、41、616、618、756)圓山轉運站(1356、1356A、1356B、1877、1878、1879、2022、9006、9023等)
  4. YouBike:由基地步行3分鐘內可至YouBike捷運圓山站(近捷運2號出口)。
(三)生活圈主要動線

基地東臨承德路三段,北至劍潭、天母、淡水;南達中永和;西轉民族西路沿臺北大橋至三重,或藉環河南北快速道路達淡水、中永和等地;東轉民族東路至臺北東區、南港。

周邊社區居民主要的活動動線為20米庫倫街及6米勸學小徑,連通至北大同區核心空間—孔廟、大龍國小、保安宮,至東至圓山捷運站及花博公園園區等。

圖三、大龍峒公共住宅鄰近交通網絡圖
圖四:大龍峒公共住宅鄰近交通網絡圖
二、建築規劃

響應永續、綠能及環保趨勢,本案基地住宅配合「公有建築物綠建築標章暨候選綠建築證書推動使用作業要點」,符合綠化量、基地保水、日常節能、水資源、污水垃圾改善等五項指標,取得綠建築標章。另外,搭配經濟部推動太陽能發電計畫,於建築物頂層裝置一座45kW併聯型太陽能發電系統,每年約可減少24,50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,可提供建築物平時公共照明所需用電,多餘部分也可回賣給臺電公司。

(一)建築量體配置
  1. 本案建築主體主要區分為A、B兩棟,高11層樓住商大樓,一層配置一般零售業店面及住宅住戶主出入口門廳,2層至11層平面為家居住宅及單身住宅,屋頂層為機房、水箱等機電空間及太陽能光電板。
  2. 建築量體面向東側承德路街面進行配置,主要開放空間設置於西向臨至聖公園側,以景觀庭園與其呼應,達成都市開放空間綠帶串連之目的。
  3. 本案採用南北主軸設計原則,期望以自然物理調節手法創造更優質的日照、對流、通風、採光之建築空間機能,同時降低能源耗損。
三房型 一房型
房型 3房2廳2衛 1房2廳1衛
戶數 80戶(A棟40戶、B棟40戶) 30戶(A棟10戶、B棟20戶)
樓層 2~11樓 2~11樓
三、綠建築
(一)綠化量指標

以「植物CO2固定效果」作為綠化量的總量管制,針對建築環境中的空地、陽台、屋頂、壁面進行全面綠化設計的評估,藉以鼓勵綠化多產生氧氣、吸收二氧化碳、淨化空氣,進而達到緩和都市氣候高溫化現象、改善生態環境、美化環境的目的。

(二)綠化量設計概要

將基地內的植栽分為三部份,分別為喬木、灌木及草坪。

  1. 喬木:闊葉大喬木、闊葉小喬木類。
  2. 灌木:一層平面配置灌木、二層及屋突一層花台植栽灌木。
  3. 低草花花圃或低莖野草地、草坪。
  4. 減碳量397016.1kg。
(三)基地保水指標

基地「保水性能」就是建築基地涵養水分及貯集滲透雨水的能力,「基地保水設計」主要分為:一、「直接滲透設計」:完全利用土壤孔隙的毛細滲透原理來達成土壤涵養水分的功能。二、「貯集滲透設計」:設法讓雨水暫時留置於基地上,再以一定流速讓水滲透循環於大地。當基地保水性能越佳時,基地涵養雨水的能力也越好,有益於土壤內微生物的活動,進而改善土壤的有機品質並滋養植物。

(四)保水設計概要
  1. 基地裸露地「綠地」其上下方均無人工構造物。
  2. 基地內部分硬舖面採透水舖面設計。
  3. 屋突一層及二層均有花台設計,一層配置灌木花台設計。
  4. 基地西北向舖設50cm深之地下礫石保水貯集區,利用雨水滲透方式讓土地保留適當含水量。
  5. 基地保水基準值λ=0.45≧標準值λc=0.44
(五)日常節能指標

建築物生命週期長達四、五十年之久,其中又以長期使用的空調、照明、升降設備等日常耗能量佔最大部分,因此本指標特別以「日常節能指標」以示有別於建材生產能源等日常耗能以外的能源。另一方面由於空調與照明耗能甚鉅,佔建築物總耗能量中絕大部分,因此本指標以建築物殼、空調及照明設計之能源效率為主要評估對象。

本案經「外殼、空調及照明」三種節能評估後,均小於基準值,如下所示:
  1. 外殼EEV= 0.53 及0.60≦0.8
  2. 空調EAC=0.8≦0.8
  3. 照明EL=0.58≦0.7
(六)水資源指標

「水資源指標」就是建築物節約用水的性能指標,也就是要求規劃建築物內水資源利用設計之評估依據。本指標針對一般建築物採用之大、小便器以及各式水栓,強制使用節水器具,希望在不影響生活機能需求下,有效改善用水資源之效率,另外對於雨水、中水再利用設計則採取積極鼓勵導入利用為原則,以作為節水效率不足之彌補措施。

節水設計概要說明
  1. 集水面積(Ar): 約 808.79 平方公尺
  2. 雨水貯集槽面積(Vs): 約 104.39 噸
  3. 本案採用省水標章之器具
  4. 雨水利用:使用在澆花及景觀用水
污水垃圾改善指標

「污水垃圾改善指標」係為充分輔佐現有污水及垃圾處理系統之功能與在建築物設計中,應配合之空間環境設計及使用管理系統之水準。本指標並不牽涉污水與垃圾的環工生化技術改善,而著重於與建築空間設施及使用管理相關的具體評估項目。

設計概要說明:
  1. 本新建工程,設備之雜排水確認連接之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。
  2. 排水(污水)系統:
    廁所馬桶、臉盆、洗槽等污水

    排至台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之既有污水下水道系統
  3. 地下一樓設有充足資源回收室,並定期執行清洗及衛生消毒具體執行資源垃圾分類回收系統,並達到執行成效的目標。
  4. 資源垃圾分類回收系統
四、太陽能計畫

利用屋頂平台設置約45kW之太陽能發電系統,供應地下室停車場及公共區域照明用電,減少電費支出,並兼具示範教育功能。

目的
  • (一)預計裝置45kW發電容量,達到省能及減少CO2排放量。
  • (二)供給建物地下室及社教設施照明用電。
    裝置內容 45.36kW
    初期裝置成本 1,241萬元
    每日發電量 113.4kWh(113.4度)
    發電形式 室電併聯型
    供電對象 大公盤(EMP)
    每月節省用電 3,402度
    每月節省電費 11,226.6元(3.3元/度)
    每年節省用電 40,824度
    每年節省電費 134,719.2度
    每年減少CO2排量 25,310公斤CO2 / 度
  • (三) 公共設施區

    一樓社教設施未來將展示綠建築標章解說及太陽能運作情形,讓本案公營住宅除提供居住功能外,也具綠能與環保建築的教育示範功能。

五、公共藝術

依據「文化藝術獎助條例」及「公共藝術設置辦法」規定,公有建築物應設置公共藝術,美化建築及環境,且其價值不得少於該建築物造價百分之一。公共空間有了呼吸藝術的契機,由理繼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搭配四組國內外藝術家,以《家‧夢想的城堡》為題,憑藉著藝術的感性形式,在原有社區紋理與新生的公營住宅之間,提供各種以「家」為想像核心的縫合線。透過引入在地內容的民眾參與計畫、富幻想性的家屋造形,以及為都市忙碌生活提供舒緩空間的冥想性作品,使得公營住宅交融了既有社區的生活感覺。期望透過一系列公共藝術計畫的執行,延續社區之生活紋理與凝聚力,及提昇居住環境品質之多贏局面。

規劃理念
  1. 呈現建築物所響應之永續、綠能及環保趨勢,串連社區主入口通往景觀庭園到至聖公園的視覺律動,讓綠色視野延伸,進而提升人對環境品質的注重。
  2. 希望公共藝術的執行能激發社區的群聚屬性,期待公共藝術的完成,能成為串連圓山捷運站到孔廟周邊觀光軸帶上的重要節點之一,為歷史城區創造具地方特色及社區文化的脈絡,凝聚社區居民共同生活的記憶空間。
  3. 以藝術作品在生活隨處可得,提供社區居民親近藝術機會為目標的理念,藉由律動、光影、色彩等手法,建構、創造及詮釋基地空間環境的指標特質與魅力。
  4. 考量公營住宅居民屬性為非永久性居住者,故希望民眾參與計畫是能讓住民或週邊鄰里居民去感受自身的脈動,並期待公共藝術作品能並增強社會性的互動,以達住民對於公營住宅的認同感與安定感。
  5. 此外,為期公共藝術設置的意涵、目標、精神等能持續傳承給未來的住民,希望藝術家於執行時能結合影像、短片等方式記錄全案過程(含民眾參與、互動、施作等過程),作為藝術教育的傳承。
策劃理念

家,不僅投射了幸福生活的想像,同時也是人們尋求心靈安頓的地方。然而,對於那些因為原住地正在整建,而不得不暫時居住他處的人來說,如何與這些臨時性住所共同編之出新的生活感,也就成為本公共藝術計畫的首要課題。 另一方面,由於原有社區紋理的特殊性──大龍峒見證了清帝國、日治時期乃至現代臺北軸線東移的崎嶇歷程,時至今日,我們仍可以在這裡發現,將舊建築鑲嵌於新式公寓的四十四坎、保留了全台唯一舉人旗杆的陳悅記祖宅、創立於18世紀中葉並屢獲國內外文資獎項的保安宮,乃至體現了儒家思想的孔廟等──如何為置身於大龍峒的公營住宅,創造出一種既連結過往、又指向未來的公共藝術計畫,也就是成為藝術介入必須回答的問題。

創作主題

本公共藝術計畫以「家‧夢想的城堡」為題,協調各參展藝術家以此主題進行發想。重點在於,藉由藝術作品的感性力量,針對公營住宅的臨時性特徵,一方面,提出各種以「家」為想像核心的形式線索,再者,同樣藉著「家」的概念將計畫內容擴展至社區紋理,在此,民眾參與計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最終,則是要讓公營住宅居民與社區里民間,產生共同的群聚意識。

周遭景觀與整地計畫
  • ( 1 ).彰顯基地的區域精神,實踐歷史與人文特質
    藝術作品的設置基地考量,不僅與鄰近社區大龍國小、保安宮、孔廟、老師府等教育及歷史文化帶有所串連,也成為此區域的新地標。
  • ( 2 ).公共藝術作品與相鄰公營住宅的融合性
    以多樣形式的作品組合,融入「家」的中心思想,表現出人與自然的合諧共生概念,加上微觀的構想,與鄰近藝術品一同傳達出生命的演化意像,建構整體場域的藝術氛圍。
  • ( 3 ).藝術作品的動線與社區綠帶的相容性
    藝術作品由大馬路-承德路三段,經由勸學小徑,一路延續到社區綠地-至聖公園,引領鄰近居民走入一段綠色藝廊,透過藝術的洗禮,讓來往的人民停下腳步端詳思索,讓藝術作品與人之間產生心靈層面的深刻交流。
  • ( 4 ).整地計畫:
    • 1. 基座與作品安裝以安全性為最佳考量。
    • 2. 作品基座的開挖,盡量減少鋼筋混凝土的覆蓋率,以符合環保與 生態的永續性。
    • 3. 藝術品安裝完成後,配合原建築設計協調植被的栽種,已達建築 物所響應之永續、綠能及環保趨勢。
藝術品規劃圖說

設置點A 家‧城堡 李良仁

A區係鄰接承德路、與勸學小徑交錯出的三角區塊,本區因具視覺通透性,故設置以具入口意象的標誌性作品。

設置點B 城市的誕生 蔡文慶

B區係鄰接勸學小徑、後方則為公營住宅之活動中心,考量到空間韻律與的整體性,故設置較低矮之作品,一方面避免阻斷視覺通透性,一方面則可製造出作品親近感。

設置點 C 牆 Sylvie Rivillon

C區為鄰接勸學小徑與至聖公園間的三角區塊,考量到綠色廊帶即具備觀賞性與該區塊係專屬於居民的通行小徑,我們計畫在C區同樣設置以較低矮的作品,試圖在公共空間中創造出一種既私密又具備社區意識的獨特作品。

設置點 D 我在這裡,你在哪裡? 社區居民 白啟峰 官月淑

D區陳列位置為緊鄰其他公共藝術作品之活動中心牆面,為居民聚集處,作品陳列此處別具意義。

作品介紹
(A)家‧城堡
  • 《家‧城堡》就如同一棵大樹,樹上同時交疊著數個家屋結構的原型——這些相交疊的家屋結構一方面意味著一座高聳入雲的飛行城堡,在提供保護之餘又超出了家屋的規矩,另一方面,它又如同公園裡供孩子們攀爬的大玩具,當大玩具與大樹的意象相結合,同時也意味著孩子們最喜愛的樹屋。
  • 作品材質:鋼構烤漆
  • 作品尺寸:長450X寬420X高830cm
  • 藝 術 家:李良仁
(B)城市的誕生
  • 《城市的誕生》以「蛋」為基本造形,在過渡性的中繼社區中,所引入的是對於生命開端的關懷。在蛋型造形上,又高低交錯著多個矩形塊體,它們的群聚型態彷彿一座微型城市,而城市就搭載於這個象徵生命的蛋上面飛行著。
  • 作品材質:主體 花蓮白大理石
  • 座椅 花蓮白大理石
  • 作品尺寸:主體 長220X寬150X高125cm、座椅 長60X寬45X高45cm
  • 藝 術 家:蔡文慶
(C)牆
  • 《牆》的創作理念源自「構成」:不只是城市建築的構成,也是夢想的完善、幸福家庭的實現。《牆》設置在C區勸學小徑與至聖公園間的綠色廊帶中,彷彿一座古老城牆遺跡,在住戶與里民通勤的必經之路上,閃現著感性冥思的片刻。
  • 作品材質:越南白大理石
  • 作品尺寸:長450X寬100X高160cm
  • 藝 術 家:絲維瑞維朗Sylvie Rivillon
(D)我在這裡,你在哪裡?
  • 《我在這裡,你在哪裡?》 是社區居民的集體創作。透過民眾參與過程,除了蒐羅大龍峒的人文歷史圖像、現今城市樣貌,民眾參與過程,更邀請居民、孩童一同繪製出社區的未來願景。此外,作品置中嵌入藝術家官月淑地圖手繪稿:以「大龍峒街景特色」為概念,手繪出附近場域街景與人文景觀。
  • 作品材質:薄陶板、不鏽鋼方管
  • 作品尺寸:長320X寬180cm
  • 藝 術 家:白啟峰、官月淑